现代很多书法学者,喜欢临摹古人“奉赦之作”,譬如欧阳询《九成宫》、《皇甫君碑》、柳公权《神策军碑》,以及赵孟頫《泥金孝经书》等,奉旨而写的作品,用笔精细规整、一丝不苟。
图片
从外观看,其端庄匀和的势态,不仅符合大众审美,还能增强控笔功力,培养规范意识,但是“奉赦之作”过于追求精细,不易剖析深层技法,同时给人束缚感,丧失艺术的灵活性和自然之美。
图片
因此临摹“奉赦之作”入门,并非明智选择,若想真正掌握汉字的艺术性,应当临摹“乘兴之作”,乘兴而写的法帖,突破法度束缚,率性由心、秉性直抒。
无论是笔法、线条质感,还是章法布局,全都自然畅意,达到“人笔合一”的至高境界,可以反应作者情感变化,感受洒脱多变的行笔状态,摆脱拘谨之病。
图片
譬如赵孟頫62岁写的《天冠山诗帖》,通篇韵致生动、血肉相依,字体饱含生命力,美得令人移不开眼,公元1315年,赵孟頫游历至江西天冠山,被其壮丽巍峨、俊秀盎然的景色吸引。
图片
于是耗时180多天,创作28首诗歌,以行书撰写,起笔、收笔以及转折处,多采用侧锋,古人常说“用笔千古不易”,运笔中段始终保持中锋,虽然姿态婉转流逸,但气力凝厚浑实。
图片
彼时赵孟頫已达“人书具老”的境界,充分掌握颜真卿、李北海的筋骨气力,再加上此作为刻石而写,极尽雄强古拙之态,点画墨色饱满浓郁,内在遒劲洞达。
就拿“比”字举例,右边转折处分为两笔书写,势态方劲峭拔,与左边飞动挑起的灵动感,形成鲜明对比,既能呈现立体效果,还具有古拙醇厚的天然美。
图片
《天冠山诗帖》传世拓本里面,最精善的就是日藏“初拓本”,此拓本上世纪失传,如今在日本问世,卷中字体清晰完整,字口毫无缺损,可以观察细节变化,掌握最准确的笔法。
图片
时常临摹此作,既可以强化基本功,提高控笔平稳性和力度,还能通过赵孟頫干练直率的笔势,初步感受行书的灵巧意态和“二王”笔法,之后临摹深奥的晋唐法帖,能上手更迅速、从容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对赵孟頫《天冠山诗帖》进行超高清复刻,采用博物馆级别,12色微喷复刻工艺,对比原作进行1:1还原,此品乃手工装裱的经折装,使用翻折设计,便于临摹和查找。
图片
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,侵权抄袭者必究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